雕龙记-第二十四章 战将褚真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战将褚真(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熊易见此,心头一震,愣了一下,连忙推辞,“公是主人,我是客人,你应该上座!”。

黎汉邀众人进后殿,后殿有方桌,四人围着方桌坐了下来,熊易和少阳在右,黎汉在左,黎损在下,侍者端上茶,众人喝了茶,平复了心绪,开始攀谈。

“黎君,黎损都和你说了吧?”

“嗯,我已经和黎大夫谈妥,楚王能帮助我们,这实在是夔龙国之幸,夔龙族十万生民之幸!我已经派多路使者,前往夔龙国的其他部落,很快就会有结果,是陛下你促成了夔龙国的团结!山下蛮人过于强大了,兼并战时,夔龙国各部落为了争夺地盘,相互攻伐,削弱了各自力量,山下蛮人异军突起,各部落都难以单独对抗,但相互之间又有嫌隙,不肯结盟,也不肯相互帮忙,见死不救,最后,山下蛮人各个击破,称霸夔龙国,当各部落幡然醒悟之时,摒弃前嫌,结盟对抗之时,山下蛮人已经做大,各部落联军被山下蛮人轻而易举的打败,有的部落被灭族。惨败的教训,让各部族绝望,不敢再反抗,只能逆来顺受,这次不一样了,有强大的楚国帮助,各部落一定会重拾信心,战胜野蛮人。”

“很好!到时间,我楚国从东侧的白虾城进攻,你们夔龙国各部从其他方向进攻,我们齐心协力,让山下人四面受制,最后我们在三十五里城会师!此次围剿山下人,你们各部落必须全力以赴!”

“那是当然!各部落被山下蛮人欺负,与他们有血海深仇,没有人不痛恨他们,我们一定会倾尽所有,毫无保留,与蛮人决一死战!”

“好!”

“大王,臣和黎族长已经商量好,大王有七香车,可以从空中查看各部落和山下人军队调动情况,提供情报,居中指挥,由大王担任盟主,最合适不过!”黎损说。

“这是夔龙国的地图!”黎汉拿出一块丝绸布,摊开说,“夔龙国有七大部落,这里是吴氏山下部落,控制区域最大,从东边的目连湖白虾城到西边的七十六里城,从南边的五十六里城到北边的八十九里城,吴氏山下人控制了四十五座城,人口有二十万,但奴隶有三十万!”

“啊?!五十万!吴氏有五十万?!”

“是的,可以这么说!一旦开战,他们会先派出奴隶军,奴隶军战力很强,最近百年,帮助山下蛮人开疆拓土的,都是奴隶军!”

<!--PAGE 7-->

“这么多奴隶,难道他们都甘做山下人奴隶吗?不反抗吗?”

“陛下,有所不知,山下蛮人在驯化奴隶方面很有一套!可以说,他们崛起的历史,就是驯化奴隶的历史,他们能把一个人驯化成一个听话的狗!我们攻打山下蛮人,奴隶军是最大的威胁!”

“我想简单了,没想到山下人如此强大!现在吴周当政,他肯定会把我楚军当成第一敌人,把大军调往东线,到时间,你们夔龙国各部必要时,一定要支援我们!”

“这是自然!”

“继续看地图,夔龙国北部是我们夔龙族,我们有六万可以征战的战士,有四万布防在八里关、十七里关、三十八里关、五十里关、九十八里关这五个最前线的关隘,现在我把这四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陛下,只要你一声令下,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冲出关隘,为陛下而战!”

“好!感谢黎君对我的信任!”

“夔龙国的西部是沙氏山下族,这个部族原本是山下族分裂之后,最强大的一支,其首领叫吴沙,是分裂前山下族首领吴巫的第四十六个儿子,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武功高强,是山下族第一勇士,曾徒手打死老虎。有一次,他率军攻打虎老族王寨,到达了虎老族王寨之后,他派人向虎老族族长宰虎传信,要宰虎派一百个人与他一人对战,如果这一百人能够打败他,他就撤军,结果宰虎真的选了一百个虎老族勇士,他们就在虎老族王寨前的空地上展开对战,打了一个多时辰,吴沙凶猛异常,如猛虎入羊群,一拳就能打死一个人,最终吴沙获胜,获得了‘以一敌百’的名号,威震夔龙国。战斗结束后,吴沙又将一百位对手的头颅一颗一颗地拧下来,扔进虎老族大军中,看到血淋淋的人头,虎老族大军都吓得胆裂魂飞,完全丧失了斗志,而山下人大军却士气高涨,结果后面的战斗,就变成了山下族对虎老族的屠杀,虎老族就此消失了。”

“天下还有这等人物!以一敌百,太厉害了!”

“山下族崇尚武力,谁厉害谁就称王,吴巫的继承人非吴沙莫属,他也是众望所归,但吴巫除了吴沙,还有一百多个儿子,这一百多个儿子也不乏优秀者,其中就有吴勾,吴勾是吴巫的三十三子,武功虽然没有吴沙厉害,但他非常聪明。在山下族中,吴勾负责内政,一直在吴巫身边,协助吴巫管理山下族,吴沙则负责外战,他虽然勇武过人,但有勇无谋,头脑简单,在夺嫡之争中,二人呼声最高。吴勾工于心计,擅长收买人心,吴巫病重之时,他采纳了一个叫更远的谋臣的建议,派吴沙千里远征河湘族,有传说是假传命令,结果吴沙远征刚走到一半,吴巫去世,吴沙远在外,鞭长莫及,吴勾顺利称王!吴勾的做法虽然不妥,但事实已定,不容改变,三十五里城的吴沙亲信将吴勾称王的消息火速通报给吴沙,吴沙听闻,大怒,立刻引兵杀回三十五里城,山下族内战拉开,打得极其惨烈,夔龙国其他部族都在观望,盼着山下人自相残杀。吴勾和吴沙大战,两败俱伤之时,吴巫的第七子吴叶也加入战局,吴叶被吴巫派驻在夔龙国南部,那里与三十五里城隔着高山,交通困难,是一个独立王国。吴勾和吴沙对战之时,他没有任何行动,从旁观望,最后两雄争霸变成了三强争霸,三强各不相让,多次较量之后,他们约定各自独立,最后分裂为吴氏、沙氏、叶氏三个部落。”

<!--PAGE 8-->

“原来这就是山下族分裂的过程!”

“一裂为三,山下族的力量得到极大的削弱,后来有人说,当年向吴勾献计的更远,是应龙国褚国人。”黎损说。

“褚国人?”

“更远是褚侯派到山下族的间谍,因为山下族实力越来越强,不可控制,一旦攻下了我们夔龙族这道屏障,向北,将直接面对褚国,到那时,山下人必然将刀锋指向褚国。吴巫早就觊觎褚国的繁华富足,一方面是慑于褚国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是苦于没有战船,没有水兵,不敢贸然得罪褚国,但褚国却提前看到了危机。他们派了一些间谍,潜入山下族,刺探情报,其中就有更远。更远是最成功也是最杰出的潜伏者,他扮作商人,先通过赠送礼物,取得了吴勾的信任,然后加入了吴勾府,成为了吴勾的家臣,吴勾那时还很年轻,在吴巫的众多儿子中,并不突出,也没有称王的野心。更远鼓动吴勾争嫡称王,并帮助吴勾谋划,步步为营,吴勾迅速从一百多个王子中,脱颖而出,取代了他的哥哥们,成为了吴巫最信任的人。最后,更远接到褚国来的指令,要求他搞乱山下族,让山下族内部自相残杀,于是,更远就利用争嫡,煽动吴勾称王,并在吴勾、吴沙、吴叶三个股势力之间传递信息,煽起他们野心,让他们都觉得自己有优势,让他们互相猜忌,互不信任。到最后挑起了吴勾、吴沙、吴叶的争斗,成功将山下族分裂为三,分裂为三之后,实力大降,不再是褚国的威胁。”黎损说。

“这个更远太厉害了!一人之力搞垮了一个山下族!”

“再来说说吴沙吧!沙氏山下族,是分裂后最强大的一支,但是现在沙氏已经没落了!”黎汉说。

“没落了?怎么回事?”

“沙氏山下族的地盘主要在夔龙国西部,夔龙国西部有许多小部落,吴沙为了扩大地盘,掠夺奴隶,就攻打这些小部落。小部落中,有一个屠龙部落,吴沙继续用他的‘以一敌百’的战术,挑衅屠龙族,但屠龙族却没有上当,坚守城寨,拒不出来,并对吴沙说,‘你若真的天下无敌,就去打鏖龙啊!’。鏖龙是住在屠龙城寨南部山中的一个怪物,吴沙被屠龙部落的话刺激了,不听人劝阻,真的去了挑战鏖龙去了,结果被鏖龙烧死,全军覆没。吴沙一死,沙氏山下族群龙无首,内部发生动乱,奴隶暴动,杀死他们的主人,吴氏山下族、夔龙国各部落也趁机进攻,夺占沙氏山下族的土地和奴隶,沙氏山下族从此消失。”

“这么就消失了?!独龙老谋深算,没有吴沙这么笨,说起来,独龙和更远很像,还要比更远厉害!独龙撺掇褚龙,挑起应龙国内战,几乎搞垮了应龙国,逃到夔龙国,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又篡夺了夔龙国王位!这个人真的太可怕!”

<!--PAGE 9-->

“夔龙国的西北是太阳部落,这个部落有十万多人,西南是纳西部落,有七万多人,太阳部落的主要敌人和我们一样,是吴氏山下族,纳西部落的主要威胁是叶氏山下族,这两个部落都被山下蛮人夺走了许多城寨,掳走了十几万的族人,深受伤害,我们若提出结盟,他们一定会同意的。”黎汉说。

“我们楚国的川郡也有太阳族,据说有二十多万人,那里的人不住山寨,住石头城堡里。”黎损说。

“哦!结束了这里的战争,孤得去川郡看看!”

众人正热聊,外面逐渐亮了起来。雨停了,黎汉命人打开门窗,凉风吹了进来,众人神清气爽。不知不觉聊了有两个时辰,已到黄昏,众人站起僵麻的身体,走出门外,山间有一道彩虹,煞是好看。黎汉已经备下了酒饭,邀众人吃夔龙族特色美食,席间,夔龙人端上特色的烤鹿肉、烧龙鲤和甲山酒。

“对了,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差点忘了,铁兵器。”熊易说。

“铁兵器的铸造在武陵城,我已经派人到武陵城下令,让他们加紧赶制铁兵器,目前我的军备库中有两千铁剑,一千铁戈,这三千件可以送给楚军用!”

“那太好了!”

应龙泽的雨季,有一个月左右,从六月到七月,应龙泽将经历大雨的浇灌,河流涨水,湖泊抬升,沼泽扩域,草木飞长。因澧水河水流湍急,不能行船,在夔龙族族长黎汉的主持下,五天时间,夔龙族人冒着大雨,将两千铁剑和一千戈,通过陆路,从黎城运到了武陵城渡口,装上了大船,运兵器的大船从武陵城渡口出发,往甘竜大军这边运送,同时,黎汉又严令武陵城的所有官坊、商坊不停工赶制铁兵器。熊易和夏少阳则驾七香车在黎城、武陵城、风姓小城、郢城、华容城五地来回奔波,主持各事。

六月廿一日,夔龙国的运送铁兵器的大船,从武陵渡口出发,沿着澧水河,顺流而下。大雨不停,熊易见风姓小城之西的慈江泽涨水,变成了慈江河,从空中看,目连湖同澧水河连接到了一起,于是突发奇想,如果从澧水河直接跨越慈江泽到目连湖,就不用再绕应龙大河和洞汀湖,将省去一大半时间。想法定了,熊易立刻召集五百大军,驾三十条小船,从风姓小城出发,沿着目连湖,摸索着穿越了慈江泽。

七月三日,五百楚军穿越了慈江泽后,进入应龙大河,在熊易的空中指挥下,同夔龙族运兵器的大船相遇,楚夔两军合作,将铁兵器从夔龙族大船上卸到了楚军大船上。楚军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铁兵器,五百楚军又迅速穿越慈江泽,原路返回目连湖,大军士气高涨,准备再次攻打白虾城。

与此同时,吴周从三十五里城派的援军也冒着大雨赶到了白虾城,三十五里城守军扩大到五千人,楚军再次攻打有些困难了。熊易早已察觉到情况的变化,他命令褚飞鸾派往少阳郡的五千宝康军,派出三千支援,这三千大军从华容城出发,中途去了一趟武陵城,接到了新铸的两千铁剑和一千五百铁戈。

<!--PAGE 10-->

楚武王十年七月十一日,三千宝康军赶到目连湖,同五千少阳军会和,全军八千人,四千铁剑,两千铁戈,再次在人数上占了优势,另外宝康军从华容城出发时,带了许多木棒,这些木棒都是紫檀木、黄木,质地坚硬,铁器很难砍断。楚军优势明显,士气更加旺盛,求战之心迫切。

为了能够战胜敌人,熊易和少阳驾七香车对白虾城城内山下人军队的防御,进行了细致的探查,了解到,山下人守军大部分驻扎在白虾城渡口一线,渡口的左右两侧都是芦苇丛,防御薄弱。熊易和甘竜商量进攻白虾城的计划,甘竜提议,将大军分为三路,左路和右路各两千人,从白虾城渡口两侧突袭,中路四千人,主攻白虾城渡口,围歼山下族大军。

楚国是水上国家,楚军擅长水战,他们在摇晃的船上所向披靡,尤其是少阳郡、宝康郡的士兵,他们生活在沼泽地中,一生与水打交道,水上功夫尤其厉害,夔龙国的山下族是大山民族,他们擅长陆战,穿山越林,打野破攻,势不可挡,尤其是山下族的奴军,他们无父无母无兄弟无姐妹,无牵无挂,无感情,从小就被训练成战士,以杀戮为乐,打起仗来,十分凶悍。历史上,应龙国和夔龙国交战不多,从来没有和夔龙国山下族交战,不过山下族能称霸夔龙国,并非偶然,夔龙国的其他部族与山下族交战,很少能战胜山下族。山下族太过野蛮,其他部族都不敢与山下族交战,因为山下人打仗不带多余粮食,他们吃死人的尸体,不仅吃敌方的尸体,己方的尸体也吃。尽管进攻计划已定,且楚军占有优势,但进攻前夜,熊易还是坐立难安,毕竟楚国军队已经十年没有打仗,如今又是面对不熟悉的身经百战的强敌。

楚武王十年七月十五日子时,月光如水,八千楚军熄灭灯火从隐蔽的沼泽地出发,拂晓时刻,抵达了白虾城,左右两路大军提前进入沼泽地,按计划伺服。熊易从空中指挥,看到左右两路已经到位,他立刻指令中路大军进攻。甘竜首先派水兵配弓箭,潜水抵近渡口,悄悄上岸,射杀了哨兵,然后发信号,甘竜得到消息,立刻命令中路大军登陆。

大军登陆之后,按照原定计划,迅速攻入白虾城的街巷,杀向山下族大军的营帐,于睡梦中,将山下人杀死,但山下人也非等闲,他们很快被惊醒,连衣服都不穿,拿起武器,冲出营帐,就和楚军厮杀,两军展开了真正的较量。山下人果然十分凶悍,名不虚传,身材虽然黑瘦不高,但力气很大,闪躲灵活,而且他们都大吼大叫,刚一交手,楚军就感受到了山下人的厉害,都震惊不已,不敢大意。两军的战斗异常惨烈,街道上,到处是尸体、断肢,血流成河,士兵们的惨叫声,震彻全城。

<!--PAGE 11-->

熊易和少阳在空中,用千里镜查看下面的情况,看着楚军被杀的惨状,心痛不已。尽管四千中路大军率先发起的进攻,并作了充分的准备,但面对凶悍异常的山下人,逐渐落到了下风,要杀死一个山下人,需要牺牲两个楚国人。熊易见形势不妙,立刻命令左右两路大军加入战斗。左右大军伺伏已久,听到城内剑戈厮杀之声,早已迫不及待,一接到命令,立刻杀出,吼声震天,杀奔白虾城内。

援军的加入,战场形势迅速逆转,楚军士气大振,逐渐占据上风,但山下人丝毫没有畏惧的表情,尽管筋疲力尽,但仍拼死搏杀,并没有要逃跑的意思,楚军逐渐明白,山下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要与白虾城共存亡。了解到这一点,愤怒的楚军也毫不手软,对山下人展开了屠杀,血洗白虾城,将城中妇孺老幼,屠戮殆尽,一个不留。

日上三竿,蝉鸣九声,战斗结束。楚王熊易和王后夏少阳也从天上飞了下来,降落到了白虾城渡口,命大军医官去找统帅甘竜,众人找了许久,只找到了宝康军的统帅——褚备。熊易命令褚备指挥众人打扫战场,褚备得令,立即调派诸人救治伤兵、清点死者。天气炎热,众人刚打了一场大战,筋疲力尽,每个人身上都沾满血迹,熊易见状,命令众人先到水中洗洗身体,歇息歇息,吃点干粮,众人领命,纷纷跳入目连湖中,目连湖被血染红。洗过身体,众人开始打扫战场,从中午一直打扫到了晚上,众人在一堆死人尸体中,发现了大军统帅甘竜,不过他已经死了,满脸是血,右大腿也被砍掉,褚备立刻将甘竜的死讯通报了熊易,熊易痛心不已。

第二天寅时,众人齐心协力将战场打扫干净,在白虾城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挖了四座大坑,将山下人的尸体扔进坑中焚烧。楚军战死者不计其数,时值盛夏,尸体不宜久停,否则易发瘟疫,不能运回楚国,只能就地安葬,众人不能为每个人都挖一个墓穴,经楚王的同意,将死者集体埋葬,楚王熊易和王后夏少阳领战争中幸存者,慰灵祭拜。战况也统计了出来,褚备向楚王熊易汇报,此次大战,杀敌五千六百七十一人,白虾城守军无一活口,楚军阵亡五千五百八十四人,重伤七百六十七人,轻伤四百三十四人。熊易听闻战报,目瞪口呆,死伤过巨,楚军战死的都是军人,山下人战死的除了军人,还有军妓和城中妇孺,算下来,楚军比山下人伤亡还大,简直一命换一命,而且主帅也阵亡,这根本不能称作一场胜仗。

“是孤的错!仗不应该这么打,是孤大意了!对不起死去的弟兄!”

“大王不必自责,山下人确实不好对付,太过凶悍!臣与他们交手,刀光剑影之间,都胆战心惊,从军三十年,从未遇到过如此强悍的对手,能打成这样,已实属不易了!”

<!--PAGE 12-->

“你不必安慰,是孤一心报仇,察查不足,低估了山下人,又操之过切,草率出兵,死伤了这么多弟兄,是孤的责任,孤要如何向他们的父母妻儿交代呢?”

“大王,保重身体要紧,从此地到夔龙国国都三十五里城,还有六道关隘要过呢!”

“椒生,褚大夫说得对,你要保重身体!战争难免死伤,况且我们楚国有十年没有打仗了,又都不擅长陆战,那山下人却都是身经百战,嗜杀成性。不管怎么样,我们攻下了白虾城,有了据点,接下来,我们要吸取教训,拿下三十五里城,捉拿独龙,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少阳劝道。

“王后言之有理!请大王放心!臣此向大王请命,请大王允许臣返回宝康一趟,臣在夷陵大营还有四千死命弟兄,他们训练有素、武艺高强,渴望为君父分忧,有报国之心,臣请领弟兄们,攻打三里关,为将士们报仇!”

“好!有褚大夫这句话,孤心甚慰!事已至此,多思无益,尔等要以此战为戒,在接下来的征战中,奋勇杀敌,努力拼搏,立功后世!”

“诺!”

“褚大夫,孤和王后回国一趟,调遣大军,孤离开之后,由你全权负责白虾城之事,孤要你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守住白虾城,不能丢失,如若实在守不住,要保护好所有兵器、箭矢,不能落入山下人之手,其二、务要保证所有伤兵得到救治,他们都是功臣,要好心侍养,不能再死人,其三,保证楚国所有战船,完好无损。”

“诺!臣定当不辱使命,静候大王归来!”

楚武王十年七月十六日巳时,熊易吩咐完诸事,又去看望了伤病,然后和少阳驾起七香车飞往郢城王宫。半道上,熊易心思不宁,又折返回来,飞到白虾城和三十五里城之间的六座大关,查看各关的军队调动情况。从白虾城到三十五里城,分别是三里关、九里关、十六里关、二十二里关、二十八里关、三十二里关,每个关隘,都是一座城,城由两到三个山寨组成,山寨中屯有重兵,兵员在数千到过万不等,越靠近都城三十五里城,军队越多。吴氏山下族有十五万左右的人口,虽然不多,但全民皆兵,而且十分年轻,加上数量庞大的奴隶兵,有十万多军人,要想攻下来,十分不易。二人先飞到了三里关上空,三里关是距离白虾城最近的一座关隘,往来两处只消两天,熊易通过千里镜观察三里关,三里关夹在东西两座大山之间,是前往三十五里城的咽喉要道,关内有一片平原,平原上树木茂密,靠近三里关一侧,有一片空地,是军营训练场,关南有一座小湖,东山和西山上的小溪流下,汇入此湖中。依山傍水的是两座山寨,山寨中房屋密集,错落有致,大致一观,有千户左右,居民应该有八千余,推算兵员,应该不下四千,训练场上有几座营帐,推测是后方增援军队,人数应在两千以上,看他们的旗帜,是奴军,算下来,三里关守军总额,应在六千以上,熊易顿感压力巨大。楚军伐夔,声势浩大,应龙泽都传遍了,这里的居民好像不知道似的,生活如常,没有慌乱,也没人逃跑。白虾城被楚军屠城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这里,熊易心中惴惴不安,不知道他们得到了消息后,会不会攻打白虾城,白虾城只留了楚军千余,山下人若全力进攻,根本抵挡不住。

<!--PAGE 13-->

想到情况危急,熊易和少阳立刻飞回了郢城,熊易让少阳回宫休息,少阳回到宫中,倒头就睡着了。熊易则顾不得多宿未眠,立即召见三公大臣,商议伐夔大计。熊易首先向众人介绍了白虾城之战的战况和夔龙国山下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三里关的侦查情况,众大臣都震惊不已,司马夏庸提议,派璋宜大营的一万大军伐夔,原因有三,其一,璋宜大军擅长陆战,其二,璋宜人对先王夏无宜怀有深厚的情感,其三,璋宜大军十年未战,军队将士有迫切的立功意愿。司徒雏文化提议派谷城大营的一万大军伐夔,也有三个原因,其一,谷城郡在大山深处,军队和夔龙人一样,擅长山地作战,其二,谷城大军常年同武当山中的野人部落作战,战斗经验丰富,其三,谷城大军统帅褚真是一位天才军事将领。熊易听到褚真这个名子,颇感熟悉,雏文化见熊易对褚真感兴趣,又立刻介绍道,褚真是宝康郡郡主褚飞鸾的表兄弟,他少年聪慧,武艺高强,父亲是褚国名将褚冀,师父是另一位褚国名将牛思,从小跟随牛思东征西讨,立功无数,年轻时曾到商国游历十年,跟随一些能人异士学习兵法谋略,褚国覆灭的第二年,他返回国内,被褚飞鸾举荐,担任了谷城大营的军事统帅,宝康坊间有传言,褚龙当初若有褚真相助,或许就不会失败,楚国建立以来,国内无战事,他的军事才能,无处施展,又偏居谷城,远离中枢,所以籍籍无名。听完雏文化的介绍,熊易想起十年前褚飞鸾曾和他谈起他的这个兄弟,只是当时楚国刚打完与随国的战争,国内百废待兴,他忙于发展经济,重用治世之臣,也就没将褚真这样的武将放在心上。

听了雏文化对褚真一番绘声绘色的描述,加上回忆起当初从褚飞鸾那里听到的对褚真的推介,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军主帅的杰出与否,对大军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璋宜大军和谷城大军之间,熊易更倾向于谷城。

会议结束,已是夜晚时分,熊易又困又累,吃了点东西,在昭华宫中睡了一宿。第二天,卯时二刻,熊易就早早醒来,昭华也醒了,二人洗漱完毕,用过了早饭,已是辰时一刻。几日来,少阳跟随熊易东奔西跑,整天熬夜,十分辛苦,熊易想让她休息几天,便决定和昭华去谷城走一趟。

<!--PAGE 14-->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