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吴氏山下族,围困了白虾城半月有余,楚国两万大军,加上从宝康调来的一万宝康军,共三万大军,集结于距楚国本土千里之遥的白虾城。大军所动,劳民伤财,三万大军每日三餐,军粮消耗巨大,虽然谷城军运来一百船,宝康军运来一百船,璋宜军运来两百船粮食,但每日都要吃掉十船,时长日久,楚军也消耗不起。
楚王熊易和王后昭华驾七香车,往返于郢城和白虾城,筹调军粮。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供应,司空夏庸亲自出任转运使,统一从全国调度转运军粮,楚国各郡存粮,源源不断运往白虾城前线。
粮食供应问题得到解决,三万楚军无后顾之忧。武陵城夔龙族工匠日夜赶工打制出的铁兵器,源源不断运往白虾城前线,楚军全部换装铁质兵器。
攻下了白虾城,但真正打战争才刚刚开始,前方还有六道大关。大军休整两日,征夔大元帅褚真开始谋划攻打三里关,三里关是通往三十五里城的第一座关隘,也是大关隘,驻军一万余,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夔龙国所有的城,都是以数字里程命名,其实这些地名就是夔龙族的迁徙史,应龙海横空出世,夔龙族的家园被大水冲毁,天灾人祸,被迫逃离,往武陵山上迁徙。夔龙人在武陵山上重建的第一个家园,就是三里城,而后几十年,山下族紧随其后,也迁徙而来,争夺土地,夔龙族被迫再次逃离,往深山中迁徙,重建了第二座家园,就是十六里城,山下族人口膨胀,扩张土地,袭扰十六里城,夔龙族又迁徙到二十二里城,三十二里城,三十五里城,五十一里城,六十六里城。
继续说三里关,夔龙人的筑城工艺极其精湛,现在的三里关关隘还是七百多年前夔龙人的杰作,关隘建在两处悬崖峭壁之间,城墙由巨石堆成,严丝合缝,高大,坚固,城门就像山洞的洞口,有三个门,矮而窄小。褚真听说当年山下人曾从夔龙人夺下了三里关,便向夔龙族大夫黎恶询问。当年,山下人为从夔龙人手中夺下三里关,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举族三分之二的男人战死。山下人拳头决定大脑,只相信武力,没有什么策略,关于山下人如何攻下三里关,据传,他们先是一波一波的进攻关隘,试图撞开城门,但夔龙人居高临下,扔石头,倒沸水,山下人不能靠近,死伤惨重。后来,山下人想到堆石头,在城门前,堆起石头,垫高地势,最后垫到与城楼齐平,然后他们踩着石头,跨过关隘,然而夔龙人在筑城之时就想到了这一点,将关隘建在斜坡上,堆不起石头。堆石头战术失败后,山下人又想到架木头,伐长木,架长桥,然后踩着木头登上关隘,然而夔龙人也想到了这一点,将关隘建得很高,而且有斜坡,如果要架木头,木头至少要十丈之长,如此长的木头,根本架不起来。再后来,山下人又想到绕过大山,绕到关隘后面去,但这样一来,需要绕很远,耗时长,粮食难以供给,而且山中道路崎岖艰险,有怪物出没。山下人尝试了各种办法,毫无进展,时间过去了半年,从春天拖到了冬天,天气日渐寒冷,粮食、皮袄、帐篷匮乏,山下族陷入绝境,此时,山下族主帅吴拱意识到他犯了大错,他过于看重死伤数字,而忽略了战争结果,想尽各种办法,堆石头也好,架木头也好,绕山路也好,都是为了减少伤亡,而这些办法不仅没有减少伤亡,反而大大增加了伤亡。与其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如简单粗暴,吴拱下令,继续沿用最初的战术——强攻,山下人又开始一波连一波的强攻,最后踩着死人的尸体,山下人终于登上了城楼,杀入三里关。
如此巨大的伤亡,褚真不寒而栗,面对险峻的雄关,他在沉沉思索。楚鄂王熊艾和王后夏少阳驾七香车,从空中查看关内,三里关内的山下人显然已经吸取了楚军奇袭白虾城粮仓的教训,他们将粮仓建在湖畔,这次楚国不能再通过烧毁粮食,囚困山下人了。昭华将关内的一切情况,都画在了一张图上,褚真得到关内图,仔细研究,发现要拿下三里关,除了强攻,确实没有什么取巧的办法。璋宜军副统帅夏敦想到云梯战车,这是陆战攻城的重型机械,然而武陵山地势高低起伏,不能行车,从璋宜运来的战车,一直放在白虾城的战船上,不能派上用场。
楚王王十年九月二日,一万璋宜军在大将军夏敦的率领,强攻三里关。攻关之前,五千宝康军放箭,在箭雨的掩护下,一万璋宜军架起轻型云梯,三十架云梯,在关隘外墙,排成一排,楚国强大的国力,在此刻得到最完美的展示,万箭连矢,气势恢宏,山下人躲在城楼内,不敢伸头。
白面猿猴木客擂战鼓,唱起高亢的军歌,璋宜军斗志昂扬,爬梯登城,如履平地。楚王熊易和鄂王熊艾驾七香车,飞在空中,居高临下,专射山下大军的将领,山下人主帅吴颅中箭身亡。同时,七香车神龙,吸引来猛兽,疯狂的猛兽,如洪水一般,涌下山来,冲入关内,攻击山下人,山下人从未见过如此阵势,尽管他们都被驯化得不怕死,但看到汹涌而来的猛兽,血肉之躯,如何不恐惧?山下人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关外,楚军历尽艰险,冲上了城楼,大战山下人,山下人抵挡不住,加上群龙无首,弃城而逃。璋宜军杀入关内,打开关门,关外的璋宜军涌入关内,熊易又驾七香车,将野兽引出三里城,夏敦指挥楚王三千亲卫骑兵杀入关内,骑兵行动迅速,所到之处,山下人被屠杀殆尽,头颅乱飞,血流成河。
拿下三里关,休整了两日,楚军继续前进,走了七日,来到十六里关下。十六里关是一座小关,原本驻有五千大军,独龙之子坲乙镇守二十二里关,他听三里关逃回去的残军言说,楚军阵势浩大,漫山遍野都是军队,震惊不已,便召集众人商议,家臣褚箪建议,与其分兵各处,被楚军各个击破,不如集兵一处,与楚国决战,坲乙采纳了建议,将十六里关、二十里关、二十八里关等各处的军队调到二十二里关,集兵五万。鄂王熊艾和王后昭华驾七香车从空中看到各处山下大军在二十二里城集结,震惊不已,连忙将消息通报征夔元帅褚真,褚真听到,也震惊不已,山下人五万大军集结,而楚国只有四万,在白虾城之战和三里关之战中,伤亡了五千多,能够参加大决战的只有三万五千人,而且这三万五千人中,还有一万宝康军,宝康军不擅长陆战。
二十二里关是白虾城通往三十五里城最大的一座关隘,关内有一片平原,自产粮食,有山下族最大的一座城——二十二里城。二十二里城是夔龙族经营最久的一座城,有三百年,三百年间,夔龙人将二十二里城打造得固若金汤,山下人屡屡进犯,但都大败而归。二十二里关夹在两座大山之间,有六道坚固的城门,十分雄伟,两侧都是悬崖峭壁,峭壁上凿出了壁洞,壁洞内可以藏人,居高临下。然而经营三百年,最后还是丢在了山下人的手中,山下人能拿下二十二里城,并非因为他们比夔龙人更胜一筹,而是夔龙族自己人内讧,有一方夔龙人妄图借山下人之刀杀死对手,打开了城门,结果引狼入室,将一座城断送。所以说,自二十二里关建成,数百年来,还没有人能攻破。
楚军和山下军将在二十二里关展开决战,面对强大的山下族,褚真命令大军暂驻十六里城,十六里城与二十二里城之间有三天的路程。楚王熊易和王后昭华驾七香车飞上天空,密切关注山下大军的动向,昭华将夔龙国的地理山脉海域河流都画在了麻纸上。回到地面,熊易立刻召集群将商量攻打二十二里关的对策。
“诸位,三里关一战,在众将拼死之下,我们大获全胜,然战争并没有结束,独龙之子坲乙在二十二里关,集结五万大军,要与我们决战。此战非同小可,可以说,这次大战,将是应龙泽上,几百年来,最大的一场战争!我楚军,现在有三万五千员,对比山下族,少了一万五千员,我们不占优势,孤已从京畿郡、禹海郡各调一万精兵,不日即可赶到。二十二里关决战,关乎国运,夔龙国各族都在看着我们,我们楚国一定要胜利,擒拿独龙,救出邓金龙郡主。今日,召诸位前来,是要与诸位商议攻打二十二里关的对策,诸位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熊易铺开昭华所绘的地理图,对众人说。
“大王,臣听说二十二里关有六道城门,坚不可摧!臣想,若一道一道的攻,恐难以成功,需诱敌出关,我们围而击之!”少阳军李靡大夫道。
“褚大夫言之有理!你具体说说!”
“大王,坲乙手中握五万大军,亘古未有,昔日,周武王伐商,亦没有如此多的军队。臣闻坲乙此人性情骄纵,乖张桀骜,目空无人,如今手握大军,必骄纵更甚往日,臣请领我少阳军五千精兵,先去搦战,佯败于他,他必追臣,大王领兵在谷中埋伏,定能大破坲乙!”
“褚大夫计虽妙,恐山下人不上当!山下人久居山地,最熟山地作战,山地作战,最易埋伏,出其不备,攻其不意,他们年年征战,岂不知这些道理?我在武当山同蛮族作战多年,蛮族尚懂此道,何况山下人?况且,我们在白虾城一战中,已经用了此战法,山下人已经探知了我们的底细,再用,只是徒劳!”征夔元帅湘侯褚真道。
“湘侯有何妙计?”
“大王,坲乙五万大军,其每日必耗粮巨大,需从各地转运,山地作战,不比湖海,粮食转运极其艰难。二十二里关本有三万人,因我大军逼近,突增两万,必缺粮食,臣以为,我们应探知其粮道,切断其粮道。粮道既断,二十二里关没有粮食,内中必乱,内中一乱,有三个结果,其一,山下人内部争夺粮食,自相残杀,其二,必求速战速决,他求速战速决,我们便可诱而歼之,其三,内部分裂,他分裂,我们便可各个击破!”
“湘侯不愧是名将!一针见血!”
计策既定,众军开始忙碌,最忙的要数鄂王熊艾和王后昭华,二人驾七香车,翻遍武陵山,寻找山下人的粮道。然而山下人也不笨,他们多年征战,知道粮食的重要,也知道楚王七香车的事,运粮通道十分隐蔽,很难发现,等发现的时候,已经到达了二十二里关,鄂王熊艾和王后昭华一连找了好几天,一无所获。熊易见如此情况,坐在帐中,十分忧心,突然想起夔龙国的其他部族,当初,他见夔龙族族长黎汉时,黎汉答应协同楚国作战,如今,陷入困境,那夔龙族曾统治二十二里城三百年,必知其中情况。
熊易和昭华驾七香车来到夔龙族黎城,夔龙族族长黎汉热情接待。
“黎君,我这次来,是有事要请你帮忙!”
“陛下请说!”
“我三万大军欲攻二十二里关,与众将商议,众将以为,要攻城,需断其粮道,但是,我们现在找不到山下人的粮道!这次来,是想请黎君帮忙,找到粮道,切断粮道!”
“陛下,断山下人之粮,不需找我,需找你楚国商人!”
“什么?楚国商人?”
“陛下有所不知,夔龙国各族均对山下人恨之入骨,没有人愿意为他们提供粮食,而山下族不事农桑,却依然存在,且愈来愈强,他们的粮食从哪里来?”
“说得有理!山下人的粮食是哪来的?”
“来自三个方向,楚国,叶氏山下族,烛龙国!”
“楚国?怎么可能?我早已下令全国,不得往山下族运粮!”
“陛下虽明令禁止,而商人逐利,自陛下颁布禁令以来,山下族出三倍高利,求购粮食,商人自然趋之若鹜,往山下族偷运粮食!”
“这些无良的商人!我一定得好好惩治他们!”
“除了楚国,还有叶氏山下族,叶氏业务耕织,商业繁荣,他们也向吴氏输送粮食,从中牟利。大王若断粮道,可往南方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