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龙记-第二十七章 禹海神碑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禹海神碑(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楚武王十二年六月,正是盛夏,烈阳如火,气候炎热,自诛灭独龙,时光荏苒,转眼就过去了两年,楚国恢复了往昔的平静,风调雨顺,四海和谐,百官各安其职,克己奉公,百姓各安其工,安居乐业。楚王熊易高居郢城王宫,每日国事不多,他便有更多时间,陪伴在王后少阳、王后昭华和众王子公主身边。

一日,少阳对熊易说,如今时节,酷暑难耐,海内安定,又没有国事,我们去泮儿湖住几天吧!熊易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建议,应允了。于是王室全家驾了几十辆马车,从郢城出发,来到泮儿湖,泮儿湖离郢城不远,在明月湖旁边,同明月湖相连。少阳十四岁时,有了初红,到及笄之年,夏无宜很高兴,便将此地封于她,五年前,熊易命人在泮儿湖畔筑造了一座行宫,叫月华,湖之南有一个小城,叫泮阴城,城内有鱼市,是郢城最大的渔产交易地,楚国王室吃的鱼也是从这里采买的。

王室一家抵达月华宫。第二天,日上三竿,天气就溽热起来,王子们都吵着要下水,少阳和昭华便带着他们到泮儿湖中游泳。少阳和昭华都很喜欢玩水,管国封地内有侂水古河,三百余丈之宽,昭华曾游水渡过此河。鄂王熊艾也喜欢水,他是个天生的弄水能手,潜入水中,背上的龙纹就释出光芒,但身体却并没有什么感觉。当年少阳梦中,龙神曾说,熊艾一生将多灾多难,自熊艾出生,熊易和少阳就对他严加看管,不许他做任何危险的事,如今长到十四岁了,倒也平安无事。

天气酷热,人都汗流浃背,熊易带着少阳、昭华和众王子公主,出了行宫,来到泮儿湖的浅水区,全家人都下到水里,嬉戏玩耍,共享天乐。每个孩子,都一名侍女照顾,熊易则和少阳、昭华游到深水区,湖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鱼虾,都逃往了他处,三人在水中畅游,清凉濡爽。

太阳如斗,光芒刺眼,无风,河岸上的草木,都耷拉着叶,静止了一般,明月湖湖水流入泮儿湖,两湖之间有一条小河——瑕河,水流湍急,冲刷石岸,生出水泡,垂柳的长枝扎入水中,水上泛波,枝亦摇曳,蝉虫叫声嘹亮,万千齐鸣,深林中有猿声,又有虎啸龙吟。万籁俱寂,心如明镜。突然,泮儿湖的湖底,莫名地冒起气泡,大地晃动,泛起大波,污泥上翻,鱼虾焦躁乱窜,不时撞到熊易的身体。熊易觉察到异动,立刻下令,要众人往岸上游,侍女们将王子公主们都抱上了岸。

众人刚到岸上,晃动就停止了,一切恢复正常,水波越来越小,湖水慢慢澄澈,鱼虾也正常,起风了,这风不是东风,不是西风,不是南风,也不是北风,而是从天上来的,从上向下吹,风很大,草木歪斜,有枝杈被吹断,落叶纷飞,野果掉了一地,鸟窝都被吹到了地上,鸟蛋破裂,蛋黄流了一滩。泮儿湖上,泛起清波,太阳被云雾遮盖,凉爽起来。这一切都不合常理,太过怪异,熊易命众人赶快返回宫中。

天风吹了一个时辰,才停下,一切恢复正常,然而众人的心情却大受影响,没了游玩的兴致。熊易认为,天生异象,国中定有大事发生,便下令摆驾回郢城。在马车上,熊易愁绪万千,最近几年,虽然应龙泽上一派繁荣,但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有一个心结,感觉就要发生,但又不知道是什么,未知,茫然,恐惧。

熊易想到了千里镜,千里镜能够看到西王山山顶的天宫,但是西王山终年云雾笼罩,每隔一百年,云雾才散开三天,而楚武王十二年,距离上一次可以窥看天宫,正好是一百年,今年的八月十五、十六、十七,正是云雾散开的三天。

楚王熊易的车驾回到王宫,甲子殿的侍官赶来禀报,言说,丹阳郡郡主熊寅派使者有要事禀报楚王,熊易立刻将丹阳郡使者召上殿。

“叔父派你来有什么重要的事?”

“大王,接到周国镐京传来的消息,周成王姬诵驾崩了!”

“什么?你说成王?——驾崩了?!这怎么可能?成王十三岁登基,到现在也才不过三十四岁,正值青壮之年,怎么可能驾崩呢?”

“大王,消息千真万确,周成王今年一月染病,于上月十三日,在镐京王宫驾崩,当时召公奭、毕公高和王公大臣在侧,随侯、邓侯、郇侯都已前往镐京奔丧!”

“成王是有才干的君王,不比文王、武王差,对孤有知遇之恩,如今英年早逝,太过突然,孤真是不能相信!”

“大王,郡主让臣问大王,我们要不要去奔丧?”

“周国王室,自文王、武王、再到成王,三代君王待孤一族有厚爱重恩,成王封楚地于孤,孤才有今天,三代君王的恩情,理应报答,奔丧是一定要去的。”

“诺!”

“对了,成王之后是谁继位?”

“周成王之子——周康王姬钊,他年龄小,周成王临终之前,命召公奭、毕公高二公摄政辅国。”

“召公、毕公都有贤能,二人辅政,周国应该不会有事!”

“诺!”

“这件事,孤会亲自处理,你告诉叔父,请他放心!”

“诺!”

听到成王驾崩的消息,熊易一整天提不起兴致来,熊氏家族与周王室交往密切,自鬻熊开始,两个家族就结成了荣辱与共的共同体。熊氏本是渭水河畔的一户破落农民,因商王昏庸,不得重用,是周文王接待了他们,因为追随周王,他们一家才兴旺起来,所以熊氏家族三代人都对周王室忠心耿耿,而这种共同体到了熊易这里终结了。是熊易一手造成了两个家族的决裂,虽然他嘴上说,为了楚国百姓,为了辖地的安宁,是无奈的选择,但还是有私心,他不安分,不甘居人之下,想要权势,想当君王,自始至终,他一直在反思当初的抉择,同周国决裂到底对不对,从国号就能看出来,他之所以力排众议坚持不用“应龙”,而是“楚”,那是因为“楚”是周王封的,他从内心深处是不想与周王室决裂。

熊易来到青羊宫,昭华看出他心中不快,连忙问他情况,熊易将周成王驾崩的消息告诉了她,昭华也不敢相信,“表兄还那么年轻,怎么就驾崩了呢”,熊易将心中的烦恼,倾诉给了昭华。

“人生在世,死生无常,表兄离世,并不是你的过错,你不用想那么多!”

“楚国本是周国的一个封国,周国三代君王,待孤一家恩重如山,是孤与周王室决裂,自立为王,愧对了列祖列宗!”

“道理不能那样说,你也是为了楚国百姓,为了国家的安宁!当年周国亦是殷商的一个封国,帝辛无道,伯父姬发才发兵讨伐,按理说,这是以下犯上,也是僭越,但这却是正义之举!”

“唉!”

熊易和昭华就这样一直聊天,探讨迷惑,聊到了天黑,在青羊宫中睡下。

熊易做起了梦,他来到渭水之滨,熊氏家族起源之地,他小的时候,父亲曾带他来过这,南部是首阳山,山下是郁郁葱葱的林木,林外是农田,农田旁有几间茅屋草庐。熊易沿着渭水走,看到渭水河边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坐着三个人,一个是白发苍苍的穿着粗布麻衣的耄耋老者,另两个人稍年轻一些,但也须发花白,穿着破烂的衣服,举止文雅,器宇轩昂。三人正在聊天,两个年轻的看到熊易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对老者说,“鬻子,你的曾孙来了!”,另一个招手让熊易过去,“还不快来拜见你的曾祖父!”。熊易走了过去,看清了老者的面容,老者鹤发童颜,慈眉善目,像一个神仙,熊易还未出生之时,他的曾祖父鬻熊就已经去世了,因此,熊易并没有见过他。“你就是我的曾祖父?”,“我就是鬻熊!”,得到肯定的回复,熊易立刻跪下叩拜,鬻熊唤熊易到三人跟前,“这二位是王子,这一位是伯夷,这一位是叔齐!”,“你们二位就是伯夷、叔齐?我听说孤竹国有两位贤德王子,互让君位,后来都离国出走,半道拦截周国大军,阻止武王伐商,武王灭商之后,二人耻食周粟,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正是!”二人答道。

“熊易,我知道你现在遇到了难事,所以把二位王子请来,帮助你!”

“祖公,自立为王之后,我的心中一直不安宁,我是周国的臣,享受周王厚重的封赏,而我却背叛了周王,僭越称王,我不敢面对你、祖父和父亲,不敢面对列祖列宗,我害怕你们责备我,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这些伦理、道德、礼仪之事,不是人能说得清楚,这是人对自己所作的束缚,遏制人的欲望,规制人的行为,保持一种平和与共存,这是规制存在的最终目的。你的行为,只能你自己去决定,我也不能说你做的对,也不能说不对。”鬻熊说。

“我一直认为我做的是对的,但是我不能说服自己,我有私心,我有野心,我不甘人下,想做人上人!应龙国本是一个独立王国,这是我决定称王的最重要的心理解释,假若我与周王室没有任何牵连,我是一个纯粹的应龙国人,我会心安理得,但我是周国人,我是天子的臣,无法改变。”

“你认为你是周国人的理由,是你在周国出生和长大,接受了周王的恩惠,但是自你接受夏无宜的禅让开始,你从本质上就已经不是周国人了,你已经成为应龙国人。”伯夷说。

“不,我与应龙国接触的初衷是要为楚国开疆拓土。”

“但那时你改变了你的初衷,应龙国已经将你驯化为应龙国人,你回想一下,你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从周国利益出发?还是从应龙国利益出发?这就是你成为应龙国人的明证,在应龙国内战时,邓国派大军进攻樊城,你是站在应龙国一侧,抵抗邓国,在姬开提出要分封应龙国之地时,你是拒绝的,你为什么要拒绝,这其中不仅仅是你想让楚国独霸应龙国之地吧?还有,就是你从内心已经认同自己是应龙国人的身份,不想让外人进入应龙国的土地!”伯夷说。

“我是应龙国人?可我也是周国的臣,是成王将我封到楚地,我才有今天!”

“我知道了你的问题!成王封地于你,这是对你的恩,而你继承应龙国王位,这是你的能,这二者是两回事,是两个身份,不能混为一谈。你之所以一直认为自己称王是僭越,就是把这两个混在一起了,有恩当然是要报答的,但是你继承应龙国王位,这可不是成王封你的,这是你奋斗的结果,是你应得的,与成王无关。你称王顺应应龙国的民意,这是义,你不称王,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应龙国,这是理,你称王是对应龙国人来说的,不是对周国人来说的,这个应龙国的‘王’与周礼中的‘王’,不是一个‘王’!”叔齐说。

“你这样说,我明白了!”

“你是应龙国人,应龙国和周国是一个等级的,楚国和周国是封地与国家的关系,若是当初你不把‘应龙’的国号改为‘楚’,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么多困惑。”叔齐说。

“我还是不想与周国割舍联系,周国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